原文出於NY Times
2010年還有2011年,美國經濟進入技術性復甦,然而依然為悲慘的高失業率所苦。可是這兩年來華盛頓當局都是在談論別件事:據說已經來到緊要關頭的預算赤字。
這種根本弄錯焦點的看法,正好說明了我國政治文化裡,國會與一般美國民眾脫節的多嚴重。同時也揭露出整體來說,華盛頓的政客雖然滿嘴赤字債務,卻根本不了解自己在說什麼,而且話越多的人懂得越少。
最明顯的大概就是那些國會的經濟「專家」,大部分對預算赤字的短期影響看法都大錯特錯,一錯再錯。從歐巴馬總統入主白宮起,從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之類組織取得經濟分析報告的人就等著看預算赤字推升利率,隨時都可能發生!
而就在他們等待之時,利率已經跌至歷史新低。如果你不了解20世紀後期我們的政治真相,可能還會以為政客應該開始懷疑起這些所謂的專家。
但華盛頓政界不只對短期面感到困惑,連長期面也是。債務可能是個問題,但政客還有專家對債務的看法徹頭徹尾錯了,還誇大其詞。
對赤字杞人憂天的人說未來我們會一貧如洗,因為要償還先前借的債務。他們把美國視為欠下了巨額抵押借款的家庭,每個月都被貸款壓得喘不過氣。
然而至少從兩個方面來說,都是非常糟的比喻。
第一,家庭要償還債務,政府卻不用,只要確保債務增加的比稅務基礎慢就可以了。二次大戰時的債務至今還沒償還,只是比起美國的經濟成長和稅收,顯得越來越不重要。
第二,儘管沒多少人注意到這點,欠債的家庭是欠別人錢,而美國的債務大致上是欠我們自己的錢。
為了贏得二次世界大戰,的確欠下一大筆錢。那時納稅人的債務要比現在大的多,約佔了GDP的1%;但納稅人自己就是債權人,因為民眾買入儲蓄公債,所以戰後的美國沒有因為債務而更窮。特別是戰後嬰兒潮世代經歷了美國歷史上,所得以及生活水準最大幅度的躍升,絲毫不受債務影響。
不過這次不一樣吧?其實差異沒你想像的大。
沒錯,許多外國人擁有大量美國債權,包含了相當可觀的公債。不過外國擁有的每一美元債權的同時,我們也擁有外國89美分的債權。又因為外國喜歡在美國投資較安全的低報酬資產上,所以美國其實賺的錢要比付給外國的多。如果你的想像裡美國已經深深為中國人所掌握,那就是受人誤導了,我們也沒有快速的朝這方向邁進。
回頭來看,聯邦債務不等於美國未來有巨額借貸就算是事實,也不表示債務完全無害。要徵稅來支付利息,就算不是右派分子也會承認徵稅會增加一些經濟成本,起碼會把資源從生產活動轉移到避稅上。不過這些成本比起欠下龐大債務的家庭,根本不算什麼。
而這就是為何儘管與眾人深信的傳統智慧相牴觸,歷史上穩定且負責的政府還是可以在欠下大量債務的情況下持續存在,這類政府若情況允許會適當的增稅。特別是英國,過去170年來債務都超過GDP的100%。當年凱因斯寫下要多消費才能走出蕭條時,英國的債務要比任何現今先進國家要高,僅次於日本。
當然,由於美國有激進的反稅運動,可能沒有政府敢這麼做。但問題不是出於債務,而是來自我們自己。
沒錯,債務很重要,不過目前還有其他更要緊的事。我們需要更多而非更少的政府支出來脫離高失業陷阱,而頑固又短視的債務迷思正擋在復甦路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